奇石世界大自然的造化

享受生活从读懂一块“石头”开始

30 04月
作者:奇石馆|分类:奇石

世界最“珍稀”石头,1克价值2亿人民币,专家:捡到记得上交国家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世界最“珍稀”的石头,1克价值2亿人民币,专家:捡到记得上交国家! 平平无奇的石头,却价值数亿。坚硬的身躯随处可见,只有经历岁月的风霜雨雪才能开出流光溢彩的翡翠。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石头,各个姿态迥异,玲珑自然。但不是所有石头都如此珍贵,正所谓

当你学会了阅读一块石头,就会顿悟原来诗和远方并不遥远,小小的石头上就有醉人的山川和广袤的草原;当你懂得了欣赏一块石头,就会明白如何去拥抱和享受生活!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欣赏石头的传统,宋代文学家苏轼就曾经在其诗中提到赏石“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将一块块石头陈列于庭院或点缀于案头总能让人遐想凝思,灵感迸发,其小中见大、坐地神游的玩石情趣,更是让历代文人将一块块石头视为“隽友”或“亦师亦友”,为石头而疯狂,明代文徵明也曾感叹“癖在泉石终难医”。

近日,国内首次由公立博物馆举办的传统赏石实物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聚焦传统赏石及文人心迹。这些“石头”与文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欣赏这些“石头”之美?

祥云石,昆石

展览现场

为一块“石头”疯狂千年

文人赏石不仅仅是在享受石头形态之美,更是文人以石喻己,石即是己,己更像石,在难分彼此中寄托了文人无限的思绪与情感。目前公认文人赏石开始成为风气是在唐代,从唐诗中大量咏石诗歌就可以判断,像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所写:“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尔缕簇缩,尽在期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唐 阎立本《职贡图》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咏石诗歌外,一些传世的绘画作品也可作为唐代赏石风气初现的直观证据,比如唐朝画家阎立本的《职贡图》中描绘了当时南洋三国使节手捧奇珍异宝前来中土朝贡,其中就有手捧奇石者,可作为小型赏石出现的证据。

宋徽宗 《祥龙石图》绢本 纵53.8厘米,横12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宋代,赏石才真正跻身珍玩之列,得到文人士大夫普遍的追捧。宋徽宗赵佶,苏轼、米芾等文人的参与对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宋徽宗曾劳师动众建艮岳,在江浙一带大肆搜掠奇花异石,甚至为了一块巨石不惜拆毁城门;苏东坡写过《怪石供》,还画过《枯木怪石图》;被称作“石圣”的米芾爱石成癖,“米芾拜石”的典故成为了千百年来的佳话,其总结的“相石四法”——“瘦、皱、透、漏”更是被视为品评赏石优劣的标准。

宋 苏东坡 《枯木怪石图》

成交价:4.6亿港元

2018年佳士得香港秋拍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全盛时期,达到了“无园不叠石,无石不成园”的疯狂程度。明代文徵明的《真赏斋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右侧的一组太湖石,展现出一片蕴藉清幽的天地。

明 文征明 《真赏斋图》 ,上海博物馆藏

赏石自然、坚贞、孤介、沉稳、恒久之精神,是文人最好的写照。延续千年石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借石抒怀。当今许多著名的艺术家也有收藏好石的爱好,他们从石头千变万化的孔洞中找到了特殊的创作灵感。

周春芽《石头系列——与石头连接的树》

成交价:3252.5万港元

2019年佳士得香港春拍

展望《假山石 第94号》

成交价:175万港元

2018年佳士得香港秋拍

徐累《砚山》

成交价:292万港元

当年炒得火热的石头,如今一文不值?收藏家都直接扔掉!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物质生活的丰富,很多人也追求些新奇的事物,喜欢收藏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有的喜欢收藏手串,有的喜欢收藏珠宝,有的喜欢收藏古玩,有的喜欢收藏奇石等等等等。尽管他们收藏的东形态各异、各不相同,但是收藏总是要付出一定的金钱

2016年佳士得香港春拍

与一块普通的石头有何不同?

对古石的鉴别可以通过石表(包浆)、木座和铭文三方面来识别;对古石的欣赏则是依托“相石四法”。据《云林石谱》中记载,古石有116 种,因为存世的古石并不多,我们现在能对上号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中,最受收藏者关注的是“四大名石”——灵璧石、英石、太湖石和昆石。今天,AB君就借上博展出的赏石实物向大家介绍。

灵璧石产于安徽灵璧,被誉为“天下第一石”,其清润秀奇,气韵苍古,是历代文人的最爱,宋人戴复古以“灵璧一峰天下奇,体势雄伟身巍巍”的诗句来描写灵璧石的气势。

“三峰伴月”研山,灵璧石,连座高32厘米,长29厘米,宽9厘米

“项子京”铭研山,灵璧石,连座高32厘米,长30厘米,宽13厘米

“小九华”研山 灵璧石

古代英石产于广东英德,当地雨水充沛,山岩被雨水长期溶蚀、风化而成。存世古代英石较多,英石是“瘦”“皱”的典型。英石的硬度不如灵璧石,但外形嶙峋多变,看上去小中见大,如万壑千岩。清陈洪苑曾有“非玉非金音韵清,不雕不刻胸怀透”的诗句描述英石。

“襄阳无语”铭砚山,英石,连座高30 厘米,长22 厘米,宽18 厘米

逸云峰,英石,连座高22厘米,长15厘米,宽17厘米

太湖石原指产于江苏太湖,被湖水冲蚀的灰色水石,是“瘦、皱、漏、透”的典范,是园林石的首选。但因石体较大,并不适于文房收藏,所以现有的真正出于太湖的文房古石并不多见,而太湖石成了玲珑湖石的总称。

疏风漏月,太湖石,连座高57厘米,长39厘米,宽20厘米

白皱云,太湖石,连座高48厘米,长26厘米,宽16厘米

昆石产于江苏昆山,系石英脉在石洞中长成的晶簇体,玲珑晶莹, 洁白如雪。昆石自南宋起就有收藏,南宋诗人陆游用“一拳突兀千金值”来描述昆石的奇和贵。

“研山人”铭研山,昆石,连座高39厘米,长24厘米,宽10厘米

除了“相石四法”外,在古石欣赏中,还要关注古石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如汉昆明石,虽然石上并无铭记,但在收藏此石二百四十多年的淄川李氏家族之《李氏宗谱·世保录》上记载了宋人王定国、元人张养浩、明人王象春、孙承泽等历代名人雅士的题咏诗文,均言此石为汉武帝时,于长安附近挖昆明池所得,因有“宜男”之奇,遂为历代所宝。然而,如果没有历代文人的诗文, 这就只是一方普通的石头。

昆明石(一名“宜男石”),陕西石,连座高40厘米,长42厘米,宽20厘米

最后回到上博的展览“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该展共展出各类供石和仿石清供78件,分“慕古追邈——追寻古石之路”、“采瑰第品——供石的识别与欣赏”、“模形范质——有趣的仿石清供”三个板块展出。此外,上博还从馆藏中挑选了清高凤翰铭“小方壶”石与吴湖帆绘《小方壶石图轴》,以及明陈洪绶、蓝瑛、清恽寿平、高凤翰诸家绘制的赏石主题画作,与该批文房供石同时展出。

清高凤翰铭“小方壶”石

吴湖帆配画《宋坑小方壶石图轴》

铜渣山子,清,连座高34厘米,长18厘米,宽9厘米

青州归石,青州石,连座高36厘米,长30厘米,宽14厘米

如果您对赏石文化感兴趣,这次上博的展览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机会。如果您能去到上海,不妨到展厅近距离感受下何为“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

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

2020.04.29 – 06.28

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网络实名制预约参观,每日限流2000人

本文源自头条号:艺术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说明

女子外出游玩捡回一罕见奇石,行家一瞧,惊喜不已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生活中总是有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奇闻轶事发生,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奇石的奇闻。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女子平时喜欢一些户外活动,且常常和友人到处去游玩。前阵子到野外自驾游时,在一处山上发现了一块很

浏览473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当年炒得火热的石头,如今一文不值?收藏家都直接扔掉! 世界最“珍稀”石头,1克价值2亿人民币,专家:捡到记得上交国家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