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的赏石意趣:闲赏奇石,石为知己,重之如宝玉
农民捡到一长满白发的石头,专家鉴定后,立马封锁整个村子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引言: 一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各处有一些各型各色的石头,这种东西十分常见。正常来说石头这种东西并没有什么价值,可若是奇特的石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价值都很高。不少古代诗人都曾在古诗中赞美过奇石,清朝的曹雪芹曾言:“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
中国古代社会中宝物奇珍数不胜数,瓷器精品,金银宝玉,多为世人所爱,而文人雅士之所爱却与之甚异。古代文人雅士皆有所嗜,有嗜书之人,有嗜茶之人,亦有嗜琴之人。而唐代文人中则多有嗜石者,并促进赏石文化的兴盛。书胜在文字,茶胜在香气,琴胜在音妙,石无文字,亦无香气音律,却独得唐代众多文人的喜爱。这是由于石所具有的形态和蕴意与唐代文人的兴致相契合。
唐代文人赏石有其独特的风格,由盛唐时期的追求"适意"的审美风格,转变为中晚唐时期文人赏石的审怪之风。其转变过程离不开唐朝社会的变换,亦隐含唐朝不同时期文人的不同情怀。唐代文人的赏石文化的兴盛,亦对宋代及以后的文人赏石有深远影响。
文人赏石文化的兴于唐
古代文人赏石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阶层的漱石枕流之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阶层盛行隐居之志。魏晋隐士王楚曾借以枕流水洗耳,以石漱齿来表达自己的退隐山水的志向。这亦使得隐居生活成为漱石枕流的引申之意。但魏晋时期文人阶层的漱石枕流却是魏晋风流的体现。
高山流水,翠竹奇石,则是魏晋文人的审美倾向。文人阶层的魏晋风流挣脱传统世俗的审美,逐渐呈现出现实个人审美意趣的风气。奇石流水是最具自然风采之物,与魏晋文人阶层的审美格调一致,赏石之风伊始。
隋唐时期,结束魏晋南北朝的长期混乱,社会恢复稳定统一。赏石之风在文人阶层之中未曾间断,且在盛唐不断发展,形成兴盛之势,成为文人表现高逸情怀的重要休闲方式。诗人皆知诗仙李白好酒赋诗,却不知黄山之石亦是其所爱;白居易将"惟石是好"的牛僧儒引为知己,二人赏石的兴致风格相似;晚唐李咸用爱石"如逢旧相识";女诗人鱼玄机亦是"片石好为俦",与石为友。
唐代文人赏石,并非简单的赏玩休闲,更多的是展现文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从各色奇石中发现普遍的、客观的美,借石之美表明自己的理想情怀。整体而言,唐代文人赏石的审美风格与文人的独特情怀紧密相关,而纵观唐朝赏石文人的情怀,无不深受唐朝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的影响,在盛唐与中晚唐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赏石的审美风格以发生转变,前后形成两种风格迥异、差别巨大的审美意象。
唐代文人赏石的审美追求
盛唐之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气象颇为恢弘。文人赏石之风倾向于石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形态之美,或灵动俊秀,或巍然屹立,或古拙质朴,或仙姿流动,皆以各色奇石之异态为文人所爱。在社会环境的熏染之下,盛唐文人赏石可谓是气象万千,各有奇风。这亦是盛唐文人赏石追求的"适意",即不以世俗社会的审美为束缚,提倡以适合文人自己性情和爱好为美,强调的是所赏之石的自然形态与文人的爱好相一致。
"适意"的审美追求,使得盛唐文人赏石深入渗透于文人生活之中,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怡情的重要方式。李白畅游天下,甚爱黄山之石,便举杯对其石,赋诗饮酒,自赏黄山之石的仙姿风流。更多文人赏石,常以盆景放置奇石而赏之,或置于床头,或置于书斋窗前。亦有文人将石置于庭院之中,以成石壁或石屏。无论是野外观游,还是室中设盆景,庭中立石壁,皆与文人的日常休息、闲暇观景、书斋弄墨的生活相融合。文人将所赏之石的美用心陈列出来,以表现自己独特的赏石审美。
在文人眼里,太湖石、黄山之石、罗浮石、天竺石等各色奇石皆有其独特的色泽美、形态美、气质美,蕴含千姿百态,形态丰富,体势不一,优雅有致,静中藏动,寂中带活,巍然屹立,开合自如,玲珑精致而又各有其独特且多元化的审美体验。这可以满足盛唐文人"诗意"的审美追求。
盛唐文人赏石的风气亦影响社会各阶层的休闲审美方式,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宫廷贵族,亦有不少热衷于赏石之人,但与文人相比,宫廷贵族的赏石更偏重于观赏性,而非追求石的自然形态与自身审美意象的结合。李唐皇室成员的重大活动庆典中,奇石盆景是整体环境的衬托之物,以彰显皇家的华丽气象。诸如现今可见的阎立本的《职贡图》所描绘的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中,画卷中的奇石是用来彰显唐朝的大国之盛;唐懿德太子墓室壁画中,随从侍女手捧奇石盆景,借以表现主人的身份地位。
文人赏石所追求的是奇石之本质特色与自身情怀爱好的相适合,并无其他世俗的审美风气,更为纯粹自然。与盛唐时期文人赏石的崇尚石的自然之美与"适意"之追求相比,中晚唐时期文人的赏石风格发生转变,形成迥异的赏石审美之风。
唐代文人赏石的审怪之风
中唐以来,至晚唐时期,盛唐时期的恢弘盛世一去不复返,社会形态发生转变,这亦影响到文人的赏石之风。中唐以来,文人的生活态度不再是盛唐之士的致力于建功立业,转变为崇尚恬淡闲适的隐居避世的生活态度,其热衷于寄情山水,吟风弄月,彰显个性的闲适自由生活。于是,中晚唐文人赏石开始关注"丑态"与"怪状",似乎借此展现文人的自我个性,形成赏石的审怪之风。
审怪的文人赏石,"怪"得自然,并非假以人工制作,蕴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怪状嶙峋。中晚唐不再沿袭盛唐追求形态美与"适意"的赏石审美,而是注重赏石的丑怪形态,造型纹理越是怪异丑陋,打破此前传统标准的审美,就越受文人的喜爱与赞美。可以说,中晚唐的文人赏石以怪异为审美标准,而非此前以自然形态之美为标准。
太湖石是审怪之风中最受文人喜爱的赏石,尤其是诗人白居易,甚爱太湖石。这与太湖石形态奇特多端而往往不加雕琢的独特美感有直接关系,太湖石的"通""透""丑""深"就是其美感的灵魂所在。
所里城奇石
马塘所里城,马过河一蒙自方向1000米处,风吹雨淋日洒几亿年,灵气的一片石头,蒙文公路从此一过,离公路50米右侧一坐小山上看
白居易曾以诗赞美太湖石:"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白居易眼中的太湖石之美,在于纹理错落,磷状隐起,体态崔嵬多姿,在新雨古苔的点缀下,仿若潜藏鬼怪,积蓄雷雨。
中晚唐文人赏石文化圈中普遍存在的审怪之风是一种全新的审美风尚,追求的是自然美领域的丑怪,主要是物理外在形态与表象之丑,并非艺术领域之丑,而是将外形之"丑怪"转变为艺术审美之"美感",不可抹杀或贬低,不论丑怪,或是优美,皆是属于美学范畴,并无等级优劣之分,其亦是唐代文人赏石审美经验的不断发展与新生命。与盛唐时期文人赏石的追求自然美感一样,中晚唐的审怪之风亦具有文人的独特情怀,其前后风格转变与文人情怀有直接联系。
唐代赏石风格与文人情怀
唐代文人所赏之石并非无情之物,它们与文人的心灵情感相同,是文人情思的重要寄托。片石虽卑微,在唐代文人看来,却是可以互通感应,相遇相知,值得惺惺相惜的"知己"。文人赏石,秉持"造物者有意于其间"的思想,以自己的情怀,开启所赏之石的生命活力。
盛唐文人赏石的"适意"追求,强调的就是石的形态美感与文人情怀的和谐统一。李白在观赏黄山之石的时候,其美感来源于石的仙姿风流与李白向往的仙游恣意的生活相一致,互为表现,给观赏者带来石若"知己"的情感体验。中唐以后,赏石风格转变,亦是文人情怀转变的表现。
中晚唐时局混乱,政治动荡,文人多以隐逸情怀为主,提倡隐居避世,与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无为"等人生境界相符合。而注重自然形态的丑怪的审怪赏石风格,正是中晚唐文人的避世无为的情怀寄托。何以为"怪"?石的外表形态之丑异为"怪",中晚唐文人的远离世俗,寄情山水,彰显个性追求为"怪",二者之怪心意相通,石虽无声,却是文人的真挚知己。
唐代文人独特的赏石审美是其不同社会时期不同情怀的追求体现,这对唐以后的赏石文化有深远影响,尤其是中晚唐的审怪的赏石之风。
唐代赏石文化之遗风
唐代文人赏石的"适意"追求与审怪之风,深刻地影响宋元及以后的赏石文化。特别是中晚唐的审怪之风对宋元以来的审美风尚以及审美情趣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宋元以来,众多文人受审怪的赏石之风的熏染,亦将"审怪"的艺术审美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诸如苏轼、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中皆可探寻到中晚唐以"丑怪"为审美意象的印迹。
在唐代兴盛的文人赏石文化的推动下,宋代的赏石文化达到全盛之势。宋代"崇文抑武"的治国思想,使得文人士大夫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与唐代文人相比,宋代文人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文房雅玩之中,这是成就赏石文化发展全盛的重要社会契机。
宋代文人赏石的喜好在朝野上下迅速风靡,追求完美主义与精致作风,既欣赏奇、美之佳石,也收藏怪、丑之顽石,无论是太湖石的瘦漏透皱,还是雨花石的温润莹澈,皆融入文人的审美视野。可以说是对唐代盛世时期与中后期赏石风格的集合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宋代士大夫的文人精神,不断创新发展。
唐代文人以石来寄情达意的"适意"追求则在元代得到全新发展。元朝统治者为蒙古族,实行的各种增值文化政策使得文人遭受重创,失落的文人纷纷隐逸山水,寄情林下,在他们创作的文人画作之中,石的意象蕴含其高逸的情怀与避世的人生态度。如《古木竹石图》、《枯枝竹石图》、《兰石图》、《秀石疏林图》等,皆是水墨竹石的艺术典范。
明朝时期,文人赏石文化则不再沿袭唐以来的强调文人精神的适意高雅,无论赏石的自然美感,还是怪异之美,皆逐渐世俗生活化,多是成为园林艺术的重要装饰。这与明朝以来江浙园林艺术广泛普及,赏石成为园林艺术装饰的重要组成有关。
文人赏石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元明时期,唐以后的赏石文化皆可见唐代文人赏石风尚的影子。至当代,社会中赏石文化亦未曾中断,在景观艺术圈层,亦有众多赏石爱好人士,并受历代各朝赏石风尚的影响,有不同的风格流派,而唐代文人赏石审美风尚亦仍为今人所崇尚。
结语
中国古代文人的文房雅玩可谓是琳琅满目,而唐以来,赏石成为文人重要的休闲方式,赏石亦是文人审美经验与情怀感想的表现。唐代文人赏石文化受盛唐到中晚唐的社会形态转变的影响,出现了迥异的风格变化。
盛唐时期,文人赏石以自然形态之美与"适意"的审美追求为主。中晚唐则是独特的以自然的"丑怪"为审美风尚,这种独特的审怪风尚对宋元以来的文人艺术审美有深远影响,无论是元代的文人画作,还是明清的园林奇石装饰艺术,皆有唐代文人赏石的审怪风尚的遗风。
本文源自头条号:才子论史如有侵权请联系说明
奇石欣赏图案石之卡通青蛙
奇石欣赏图案石之卡通青蛙 这是一枚黄岗岩鹅卵石,灰白色的黄岗岩底色上面,有一块绿色图案,像一个卡通的青蛙头,故取名卡通青蛙头。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