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渡观“流鱼”,小伙子得到奇石如“玉玺”高价不卖,看啥样
奇石鉴赏~形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初入奇石圈的人,在奇石鉴赏中对奇石形的感观是第一位。形同本义即为形状、象形。有时一块好的象形奇石出现,可以让人忽视其它相关要素。 我个人认为,对奇石形的感观并不需要高升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研究,面对一块有形的美石,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说出象什么,
每年到了7月初,河南省与山西省黄河上的三门峡库区大坝都要泄洪,黄河水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倾斜而下,一时间会把水中的鱼儿打晕浮在水面上,顺流而下形成“流鱼”奇观,两岸的农民不失时机带着各种扑鱼工具聚集在黄河两岸捕捞,近日,摄影师在影友的带领下来到茅津古渡,希望能够拍上捕捞“流鱼”奇观景象。
当地影友老师带着我们从茅津古渡口斜坡上走了下去,没有看到象往年一样热闹的象农村赶集上会一样的熙熙攘攘的人群,迎面看到一群来自黄河两岸的佛教居士正在这里诵经,听他们说今天要在古渡进行放生仪式。
黄河岸边人是寥寥无几,更看不到捞鱼的民众,听当地一位农民大叔介绍说,库区管理部门为了杜绝安全事故,去年三门峡库区泄洪就改变了方式,再也不会有“流鱼”奇观形成,但是几十年的习惯,这个季节还是有人前来碰运气,捕捞方式改成了汽船下河。图为几个游客站在岸边观看一艘汽船捞鱼。
在渡口另一侧的水泥堤坝上我们看到一位年轻人正在用手机拍照一块石头,石头用水洗过后颜色非常漂亮,形状也很有意思,小帅哥似乎兴趣很浓,一直低头不停地拍照,我们走到他身旁也没有抬头。
影友和小帅哥搭上了话说想看看他手上的石头”,小伙子说这是刚刚在岸边的泥沙里搜寻到的“奇石”,石头底部平整,通体光滑,下部有巴掌大小,高有12CM,像个古代皇上的“玉玺”形状,是一个极其难得藏品。
经过交流我们得知小伙子是一位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周日跟着老师出来采风,因为今年没有了“流鱼”景象,他们索性就在渡口周围游玩,发现岸边有一些冲刷下来的小石头很有趣,他们便在里边寻找奇石,没想到自己运气不错,很快就得到“玉玺”印章石。
奇石无同一,鉴赏无穷趣
奇石贵在天成 造型自然 独自象形 索尼 dsc
搞艺术之人眼光独到,所以小帅哥才会想象力丰富,他站在岸边给我们说明发现奇石的地方,他的老师似乎很投入,还在不停地翻找着自己喜欢的石头。影友是个书画爱好者,对帅哥的奇石很有兴趣,就像买下帅哥手中的“玉玺”带回家做个印章,但是帅哥说再多钱也不卖,他也有同样的想法,要带回学校制成一方大印章,留给自己做个”传家宝“,说不定再过几十年会价值数万元。
今天没看到”流鱼“却收获”玉玺“,小帅哥说得到奇石就是缘分所至,卖了就没有任何意义。看上去小帅哥对这块”奇石“非常喜欢,他一直把石头抱在怀里仔细的清理泥沙,他的老师显然要沉稳的多,还在继续地头寻找着奇石。
古渡口上开始放生仪式了,我们也开始拍照,半个小时后我们看到师生2人蹲在岸边清洗今天获得的所有奇石,小伙子手里始终攥着那块”玉玺“,生怕它跑了一样,站在岸边看着老师在清洗。
等他们清洗完石头,我们一起相随走上堤岸,小帅哥又得意的展示他老师今天的收获,一块带有花瓣的小石头,他说回家可以做个摆件放在书画案上,如果那天来了灵感,也许对艺术创作还有帮助。
奇石收藏近些年已经降温,人们对它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了,可是对搞艺术的人来讲,就显得非常重要,往往在欣赏之余会激发艺术灵感,创作出艺术精品,也许用不了几年的时间,这位曾经在黄河岸边捡石头的小帅哥就会成为一个书画家。
今天虽然没有拍到“流鱼”奇观,我们邂逅两位搞艺术的师生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他们的收获为自己带来快乐同时我们也长了知识,见识了一块石头的重生,它从泥沙里走进书画室,也是它命运的转机,我们感悟人生又何不是如此。各位您说这方“玉玺”是不是很有收藏价值啊?【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关注】
本文源自头条号:荆卫定人文摄影如有侵权请联系说明
老大爷捡回一块“腊肉”奇石,经专家鉴定,实属罕见宝贝
老大爷上山想找一些山里特有的野果,当他带上东西到一处山坡旁铲土时,却不料好像碰到了一硬物,谁知挖出来后,竟是一块长相独特的石头。因为猎奇,将其带回了家。 老大爷把它洗洁净后,只见是一块长得很像腊肉的石头。 所以他找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