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石到“艺术品”之我见(上)
奇石市场上的人工画面石图集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用药水染图,造假者用相似蜡染的技能,先在石头外表涂上一层蜡留出作画,然后用化学药品浸染,洗去蜡质后,一件件有着看近似“志向”字体的“画面石”便会有人拿它高价行骗。 用头发染色剂造假方法底子同上,其造假进程是:剪出图像、贴于石面、涂上染发剂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渐增长,各种人为艺术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或者说人为艺术品中出现了一些赝品,以假乱真、真假难辨,导致不少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心理上产生了厌烦情绪。为了求得真实的艺术品,许多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大自然创造的艺术品——奇石。经过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从黄河上下到长江南北,从戈壁大漠到长城内外,泱泱中华大地上掀起觅石、采石、赏石、藏石的热潮。人们不仅找到了真实的艺术、大自然的美、充实了生活、净化了心灵,而且在有意无意之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赏石文化。
随着赏石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赏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石种。艺术如何鉴赏新石种、以怎样的标准来衡量新石种的艺术价值,成为摆在人们面前必须探讨解决的新课题,仅靠古人的赏石观和鉴评标准衡量当今的赏石实践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色彩石、图纹石等方面古人没有提出明确的鉴评标准,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一最基本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奇石,奇石不仅是物质,而且有多种形态的存在,有什么样的石种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评判标准和鉴赏理论。面对新石种,绝大多数好石人在茫然,而一些饱学有识之士站在赏石文化的潮头,以艺术的眼光、敏锐的观察力,跟踪探索,深入思考。赏石的新观点、新见解如“雨后春笋”,或见著报端、或登于杂志、或载于网络、或结集成册,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经过较长时间的上下求索,终于在古人“瘦、皱、漏、透”的基础上形成了“形、质、色、纹”的基本鉴评标准,为当代中国赏石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去年国家观赏石协会将观赏石正式定名为“天然石质艺术品”,纳入了艺术品范畴,探讨争议了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定论,这对赏石界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然而,近段时间,个别所谓搞艺术的人对此落锤定音的事颇有贬意,对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听着让人刺耳烦心,笔者觉得有必要费些脑筋旧题重答,试从艺术品的天造与人创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天的作用和人的作用以及天人合一的共同完成奇石艺术品等方面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以求得到广大石友的认可,尤其是得到专搞人为艺术品的艺术家的认可。
作为一名奇石爱好者和收藏者,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从年轻时起一直没有间断过,早年钟情书画,对所谓艺术并非一窍不通,后来有幸与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利用业余时间捡集黄河奇石,并订阅杂志、购买书籍、钻研相关理论,还利用外出开会,考察,学习之际参观各类奇石馆近百家,参加过各地奇石展销,评奖节会十余次。通过观赏各种奇石,结合亲自寻觅,发现、采集奇石和为奇石定位、命名、品读、赏析的实践以及与广大石友共同探讨、切磋、评议的实践从心目中毫无疑问的认为奇石确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品,有些奇石甚至可以说是文化品位极高的艺术品,与人为艺术品相比较,只是在创作上有五点不同。其一,天造艺术品创作过程相当漫长,而人为艺术品创作过程是短暂的;其二,天造艺术品的创作是无意识、无目的、顺其自然的创作。而人为艺术品的创作是有意识、有目的顺其人的意愿的创作;其三,天造艺术品的创作物象绝大多数是超前性的,是早于事物出现之前的,而人为艺术品的创作绝大多数是滞后性的。是迟于事物出现之后的;其四,天造艺术品的创作内容是宽泛的,没有局限性的,而人为艺术品的创作内容是相对狭窄的,是有局限性的:其五,天造艺术品的最终完成要靠天人合一共同来完成,而人为艺术品从创作到完成都是靠人独立完成的。
老人捡到长满白发的石头,专家见了过后:立刻封锁整个村庄
从古至今,大自然的奇妙世界,生物的起源,人类如何在地球上存在进化演变为如今的模样,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等等等等,这些未解之谜一直催动的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着自然的奥秘。虽然从未停止过科学探索的 脚步,但许多奇特的现象依然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例如就在
我们看一切事物不能只看它的手段和过程,而要看它的最目的,所以,不能将以上五点创作上的不同作为衡量奇石是不是艺术品的标准,而要从它的作用方面来看它是不是艺术品。任何人为艺术品都是供人观赏的,奇石也是供人观赏的,其定论是不容质疑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偏见而能够改变的。下面我着重就一方奇石从奇石到登上人类大雅之堂的艺术品过程中天的作用和人的作用以及天人对话、天人沟通、天人共鸣、天人合一最终完成艺术品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作者:史作德,该文选自《石友》2011版)
(详细见解见下期,静待更新……)
本文源自头条号:石圈如有侵权请联系说明
低价收购的石头再开价12.8万,数年无人问津,男子说少一块钱不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奇石及收藏奇石。藏石、品石、赏石已经成为了一种有品位的爱好。近些年来,奇石的成交价格也是越来越高。这是一名男子将他收藏的石头送到奇石展上售卖的场景。(图片来自东方IC) 乌江石。乌江全长1037千米,河谷深,水流急,这里是成就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