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晋奇石博物馆: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古木奇石,相映成趣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石无语。
但它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它的故事。
奇石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天然珍宝,它们经历了沧海桑田,见证了时代变迁,每一块都蕴含着历史密码。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纹理、色泽千变万化,而这些就是它们的“语言”,仔细观察,你就会读懂它们的故事。
本次,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之旅带您走进山西三晋奇石博物馆。在这里,你会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远古生物化石到矿晶标本,从形状各异的观赏石到“满汉全席”石头宴,从传统四大名石到天外来客陨石……每一件都会让你叹为观止。
藏于乡间的世外桃源
三晋奇石博物馆位于清徐县徐沟镇境内,是一个以复古民宅为依托、华北园林为相映的综合性艺术展馆,是我省首家省级民营奇石博物馆,也是国家级AAA旅游景区。
走进三晋奇石博物馆,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它的整体建筑为一座唯美的中式庭院,院子虽然不太大,但是环境幽雅,每一处布局都很用心,廊庑回转,绿荫环绕,竹林摇曳,奇石盆景点缀其间,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馆内的石头上、窗台上、墙面上,到处都有正在休息的小蜗牛。与城市的喧嚣繁忙相比,这里多了一份平和与宁静。
参观奇石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当然是那些独一无二的奇石。院子中央有一块大型的照壁石引起山西晚报记者的注意,它的正面写有“天趣”二字,由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冯其庸先生题写;背面写有“雅石异彩三晋遗风”八个大字,由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题写。据馆内讲解员薛夏虹介绍,这块石头不仅是一块观赏石,还是一块植物化石,“它叫做皖螺灵璧石,地质学名叫叠层石,从正面看纹路是一圈一圈的,但是从侧面看却是层次分明,它是早期海洋里的藻类经过漫长的年代所形成的化石。”
院子的另外一端还放置了一块昆仑玉原石,采集于昆仑山中段山脉。昆仑山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就有万山之主和龙脉之祖的尊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蟠桃盛会、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都与昆仑有关,最为神秘的西王母也居住于此,这充分体现了古人对昆仑山的崇敬和向往。“这块原石虽然没有靓丽的颜色和奇特的外形,但是居中而立,浑然天成,折射出一种庄重和大气,更加显现了它的深邃和久远,也正是这种特性,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昆仑石作为去晦扶正、镇宅辟邪的神石。它也是我们博物馆上千方奇石的精神领袖。”薛夏虹说,昆仑玉还曾经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中“金镶玉”中的主要用石。
不过,这些都还是简单的,馆内的藏品才让人大开眼界。在这座复古的民宅里,共有六个展室,分别是化石馆、矿晶馆、观赏石馆、山西三雕馆,收藏有千余件展品,其中矿晶标本、观赏石各有两个展室。馆内的每件藏品都是馆长郝慧亮亲自淘宝淘回来的,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六大展室奇石荟萃
寒武纪时期的三叶虫化石、中国奥陶纪时期的震旦角化石、泥盆纪至白垩纪时期的菊石化石、晚侏罗纪时期的狼鳍鱼化石、距今一万年前的猛犸象和披毛犀化石……第一展室“化石馆”内,按照地质年代的不同展示了许多亿万年间古老岩层中的生命印记。在这里,你能看到生命的进化篇章。
走进展室,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只“庞然大物”——猛犸象化石。它的体型非常高大,由于展柜内空间有限,所以它的骨架并没有完全站立,还有些弯曲。“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体重最重可达12吨,在动画电影《冰川时代》中就有它的身影。猛犸象的灭绝,标志着最后一个冰川时代的结束。这件化石出自西伯利亚冻土层,是馆长从黑龙江收购的,又不远千里运回山西,具有很重要的科普意义。”薛夏虹介绍说。展柜内除了这些远古生物化石,还有很多动物标本,如褐马鸡、元宝鸡、孔雀、梅花鹿、鳄鱼等,甚至还有一只藏獒,看着就像一个小型的“动物园”。
出了“化石馆”往右转,就是“矿晶馆”了。这里陈列着种类繁多的矿晶石,有颜色亮丽的紫水晶、红水晶、萤石等,有可以用作颜料的孔雀石、青金石、绿松石、褐铁矿等,有自然生成的金、银、铜矿石,有可以入药的黄铁矿、雄黄、雌黄等,还有可以用到工业制作的闪锌矿、辉锑矿以及“天外来客”铁陨石、玻璃陨石等,让人目不暇接。与一般地质博物馆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矿晶标本都被放置在水仙盆或形式各异的传统中式底座上,尽显雅致,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奇石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它们会用自己的形状、纹路等表达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在“观赏石馆”中,你会发现,原来精美的石头真的会“说话”。比如展馆内有一块灵璧磐石,是古人用来奏乐的“石磬”的原石,用手指轻轻敲击石面的不同位置,就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清脆悦耳的声响,这是因为其中含有多种金属矿物及有机物质。还有一块涪江石,经水流千万年的冲刷和打磨,表面呈现的画面很有意境,仔细看,画面的左边有一个“寿”字,右边一个“吉”字,中间是过春节时两个小孩在放烟花,上面又像数枝梅,也像盛开的烟花,非常喜庆。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数一桌“满汉全席”,一眼望去各种美食尽收眼底,有外焦里嫩的“烤羊排”、肥而不腻的“红烧肉”、芳香四溢的“猪蹄”、鲜嫩爽口的“清蒸鱼”、晶莹剔透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但是走近一看你就会发现,这些色香俱全的“美食”居然都是石头。薛夏虹介绍,这里的每一块奇石都是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任何雕琢和打磨。这桌以假乱真的石头宴,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吧!奇石展示
除了这些,“观赏石馆”中还有一些故事性极强的小品石组合。根据不同的主题将天然石头进行组合,有“西游记”“煮酒论英雄”“林冲雪夜上梁山”“红楼轶事”“走西口”等。其中,“走西口”由玛瑙与戈壁石相组合,管状玛瑙宛如一个女人抱着小孩站在家门口送丈夫,而丈夫则拿着行李,牵着骆驼,准备去往包头,体现了晋商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
最后一个展馆是“山西三雕馆”,主要展示了明清时期晋中民居建筑中用到的砖雕、木雕、石雕作品百余件,有柱础、神龛、匾额、墀头、瓦当、雀替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特别是四块清中后期的福寿双面石雕,正面为五只蝙蝠围绕篆书“寿”字,意为五福捧寿;背后为福,寓意多福多寿。这四块砂石雕规制相同、外形完整,十分难得。为此,三晋奇石博物馆还按照传统的清代民居特色修建了一个照壁,将它们保护起来供观众参观、欣赏。
将观赏、科普与传承有机结合
在馆长郝慧亮看来,石文化历史极为悠久,应该加以传承。这也是他多年来经营博物馆的初心,“希望博物馆能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把观赏、科普和传承有机结合起来”。
在三晋奇石博物馆的展厅中,“处处体现山西文化,处处体现科普教育”。如“化石馆”中不仅展示了地质年代及古生物化石形成年代表,还将每个地质年代的特点及动植物代表进行了图版解说,方便孩子们理解。“矿晶馆”中还有专门为孩子们设置的科普展柜,包括“矿物的形成”“矿物的应用”和“矿物的物理性质”等,分别从形成原因、应用范围、颜色、条痕、光泽、硬度、密度、磁性、导电性、荷电性等方面对矿物进行了分类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孩子们一个比较直观的教育,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近年来,三晋奇石博物馆也成为很多“研学团”“小记者团”的首选目的地。该馆还开设了地质科普园和文化大讲堂研学课程,定期举办一些特色的科普活动,包括以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考古知识为依托开展的恐龙化石扫古活动,以矿物的磁性性质为理论依据开展的矿磁性探索研究活动,以中国石文化知识为契机开展的灵璧磐石编钟作乐活动等等。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动脑、实践,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真正的研学目的。
目前,三晋奇石博物馆已挂牌成为山西省科普基地、上海市矿物化石研究会科普教育基地、太原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清徐县职业教育中心实践基地、清徐县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等。
馆长推荐
山西三晋奇石博物馆中的藏品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藏品之奇令人啧啧称奇。接下来,由该馆馆长郝慧亮为您推荐该馆的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
葡萄玛瑙石“佰财”
葡萄玛瑙石产于内蒙古阿拉善苏宏图以北20公里外、火山口附近的大型空洞中。两亿年前,当这种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热液喷溢时,它会选择某些沙砾或者泥土附着在上面。随着硅胶热液的冷却凝固,后来者会附着在原先的沙砾上,久而久之致使这些块状的粒珠慢慢地堆积增大,形成了这样一串串酷似葡萄的玛瑙。
三晋奇石博物馆的葡萄玛瑙石,长44厘米,宽13厘米,高44厘米,通体色彩斑斓、大小不一、浑然天成的珠状玛瑙小球,互相堆积,流珠挂玉,犹如串串葡萄。整体形状犹如一棵大白菜,俏色就像白菜帮子和白菜叶子一样,甚至还能看见白菜的根部,故取谐音“佰财”,意为聚财、招财、发财,百财聚来的含义。这块葡萄玛瑙石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色泽非常灵动,一颗颗小葡萄,有的呈浅绿色,仿佛正待成熟;有的呈蓝紫、紫红色,仿佛已熟,甜香溢出体外。
葡萄玛瑙的产量少,因而极为稀缺。这样稀缺又对生成环境如此挑剔的石种,却能自然形成酷似白菜的外形,就更加珍贵。
山西晚报记者 吕国俊 南丽江 孙轶琼 通讯员 杨敬
(责编:褚嘉琳)
本文源自头条号:山西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说明
造型轮廓像兔子的象形奇石
1、和4图片是葡萄玛瑙石的象形模样兔子,2和3石种类不知.但大的轮廓像是小白兔子。请石友老师欣赏评论吧! 谢谢欣赏了!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