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见证人:李厚之先生考古笔记之:安康民间奇石崇拜
两块有趣的奇石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奇石大有市场,雅室配奇石,格调就凸显了。这两块奇石挺有趣的。
安康民间奇石崇拜
"乾坤吐秀斗磋砑,锻炼神功自女娲。夜气千年凝活水,寒山一片赛明霞。玉盆波浪翻成雪,冰骨玲珑剪作花。多少朱门邀不去,相逢定住米颠家",这是清初安康诗人刘应秋咏巜雪浪石》诗。雪浪石是汉江河滩上一块奇石,诗人得到后,视若拱璧,用玉盆供养起来,"多少朱门邀不去,相逢定住米颠家"。米颠便是那位呼石为兄而下拜的米芾,他是北宋时的大书法家、大画家,因恃才傲物,举止颠狂,而被时人称为"米颠"。刘应秋供养奇石而又以米颠自况,不仅是文人以物比德的审美观念表现,更是几千年安康民间赏石崇石心理的继承和延续。
安康民间对奇石崇拜心理,很早就由奇石神话演变传承而成为一种信仰民俗,在紫阳马家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中,原始初民就以人工打凿的"多窝石器"进行祭祀活动(三秦出版社巜陕南考古报告集·紫阳县马家营遗址》)。乾隆巜旬阳县志·祠庙》载:旬阳县南建有拜神求嗣的"高媒"庙(后讹为高辛庙)。袁珂先生巜中国神话传说》一书说:"全国祀高媒的地方不同,或在山林⋯⋯或在水泽,总之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在神坛上面,照例总要竖一块石头,人们对这块石头非常崇敬"。这样的信仰风俗,在安康一地不但耳熟能详且随处可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文物工作者在平利三阳发现了类似高媒祭祀的"石祖"崇拜,一件天然生成的石"男根",披红挂彩竖立在石台上,四周散布香烛纸屑(此"石祖"后被平利县文化馆收藏);同样的场景,还有平利水坪南沟的石王爷,它是一根突出挺立的柱石,很像勃起的男根,周身也包裹着厚厚一层红布条;旬阳县仙河观音乡七里碥石王庙,创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也是一块类似男根的奇石,庙旁有祭祀崖,岩坎石缝间,竖立约千万计小石条,据说是行人祈福解乏而为。溯其源,则是石崇拜升华到生殖崇拜习俗的表现。另外还有汉滨区牛山上的公母石;汉阴县凤凰山擂鼓台傍的打儿窝石,都反映了安康先民对石头的崇敬之情。它为我们带来远古生殖崇拜的信息,则可以追溯到禹妻涂山氏"化石生启"的神话。直到今天,这种拜石求子的习俗仍然存在。汉滨区福滩河一农户,就将一块类似女阴的石头供奉在家门前,便是明证。
藏石,其实是精品的竞争
现如今,人们都在说奇石资源枯竭的话题:戈壁滩上被刮干净了,灵璧石挖完了,大化石捞不出来了,黄河滩建湿地保护区不让挖黄河石了…… 再配合不时爆出的某某大玩家豪掷千万铲摊、某某奇石卖出百万天价的消息,给玩石人造成的判断就是:石头要没了,再不出手
除了生殖崇拜外,安康一地更有取石象形而顶礼膜拜的现象。据汉滨区镇秦郊龙头庙巜翻修青崖山天仙宫碑记》云:"康熙时,有土人掘地得一石,奇其状似龙头,用砌诸庙墙,白菩萨而曰龙头庙"。是知此庙原叫天仙宫,只是因为将"状似龙头"的奇石砌进庙墙上,才告诉菩萨将天仙宫改为龙头庙。该庙地处月河川道,为交通要衢,旧时声名颇为显赫。清初诗人刘应秋就有"嶙峋片石号龙头"的诗句,极赞龙头奇石造化之工。道光三年(1823)立石的巜旬阳县迁建石婆庙》,与龙头庙有异曲同工之妙,碑文说:"石婆之神不散见于经史,亦不详于县志。相传乾隆初,邑庠陈大有所创。旧建祠于城北,取其石如人形,亦神道设教意也"。正是这种神道设教之意,民间才有见古木奇石就拜的陋俗。如光绪十年(1884)紫阳沟立石的巜紫阳观音崖修庙记》说:"此庙之谓观音崖者,以崖有石像类世所塑土木刻供为南无观音大士者,因缘崖架阁,建立祠庙以祀之,是殆天钟其灵,以为一方庇佑"。
当然,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民间这种崇拜奇石古木的习俗,是所谓"淫祀",而站出来反对。民国初,白河人谢馨,就对各地所建"石人庙"发出微辞:"太古一拳石,顽纯未雕琢。谁欤愚公愚,畀置此间著。公然被章服,苔藓犹斑驳。廊壁富彩绘,栋宇连胶葛。鸡黍岁时供,赛社春秋作。便有祈福人,远近若崩角。掷骹问休咎,摇签乞方药。形貌尚未成,讵能通冥漠"?对石人之祀极是反对。
安康民间奇石崇拜习俗,举不胜举,形成这种习俗的原因,则是原始初民石崇拜信仰心理的积淀。正如一位达人所说:"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创造在漫长岁月中飞升出来的精灵"。它不仅带来了一个民族的远古文化信息,还铸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和精神。因而出于文化心理爱石、玩石的人,其实和民间崇石习俗一脉相承,也是奇石崇拜者。
本文源自头条号:子木一可心如有侵权请联系说明
广西程先生捡到一块奇石,阴阳太极八卦石
秋天已过冬天临,多地已下起大雪,2021的第一场雪似乎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 在广西虽然没雪一转眼天已渐冷,似乎有些不适应,但对于捡石人来说,寒冬也阻挡不了脚步,捡石依然照常没有改变,这天出去捡石对于程先生来说,那是一个大大的收获。 因捡了一块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