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欣赏的心理进程
兰州淘石者直播解说黄河石 邀众享“石头记”中古诗词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图为兰州一奇石“玩家”直播,引来网友共享“石头记”中的古诗词。 闫姣 摄 图为兰州奇石“玩家”直播黄河石。 闫姣 摄 图为兰州奇石“玩家”拿着手机,蹲在众多石头之间进行直播。 闫姣 摄 图为兰州奇石“玩家”根据网友指定,移动镜头直播。 闫姣 摄 图为兰
肖晓阳
欣赏奇石是审美活动,有与艺术品相似的审美规律,为此,有必要先谈谈审美的心理进程。
1.审美的心理进程
在论述审美心理进程时,必先厘清两个概念,即“形式美”与“美的形式”。
视觉上的形式美是指点、线、面、体、色、质等各种可感知的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构成的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美。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是宽泛的、不确定的,它不依附于主题内容,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抽象艺术所呈现出的美即属于形式美。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美的形式是指审美对象中呈现或表达美的内容从而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美的形式中包含着一部分形式美。美的形式是具体而明确的,它针对具体的审美对象而言,它是由一定的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美的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形式,它指创作者所想表现的真、善的内容;而另一种是外在形式,它与内容不直接相联系,指内在形式的感性外观形态,如材质、线条、色彩、形状等。
艺术的理想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美与真善有联系又有区别,美(形式美)不是理性的、逻辑的,也不与道德、功利相联系,美是感性的,它与形式、情感相联系。纯粹的美只与人的眼睛与耳朵产生关系,体现于抽象的视听艺术中,如无标题音乐、抽象艺术、书法、舞蹈等。写实艺术、标题艺术涉及理性的思考,包含道德与功利,因此不是纯粹的美,而是真善美的结合。
经寰在《视觉形式美学》中指出,视觉艺术中的审美感受来源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视觉美感的体验;一个是心理美感的体验。视觉美感包括视觉快感和情绪美感。审美对象的形式因素构成的节律会引起人的视觉生理快感,进而激发情绪美感。但不是任何视觉刺激或视觉快感都能转化为情绪美感,那种因直接的物质目的的满足而产生的视觉快感不会提升为情绪美感,如饥饿时看到饭菜的快感不属于情绪美感。视觉美感具有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那些抽象艺术即使不引发更多的联想,形成深层次的心理美感和理性认识,仍不失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
视觉美感可以独立存在,但它所包含的情绪美感可能向深层次的心理美感过渡。我们可以将审美的心理进程归纳为如下公式:形式或形象——视觉美感——心理美感。由于视觉美感的作用,人们欣喜、留念、玩味间不自觉地启动了联想和想像,体悟到审美对象的意蕴,于是产生心理美感,获得审美满足。这种由联想而产生审美满足的心理机制可以用皮亚杰的运动认识论来解释。皮亚杰认为欣赏者获得审美愉悦的原因是:观赏者心中预存有许多图像,当看到的审美对象的“图像”与观赏者心中既有的图像相吻合时,即被观赏者所接受,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一过程称之为“同化”。当审美对象的图像与观者心中的图像不吻合时,会产生排斥感。随着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审美实践经验的积累,观者心中储存的图像会越来越丰富,可能会通过“顺应”来接纳原先被排斥的东西,因此审美水平随着审美经验的积累呈螺旋式上升。
2.奇石欣赏的心理进程
奇石虽不是艺术品,但作为审美对象,与艺术品一样能给予欣赏者审美愉悦。奇石观赏的心理进程大体有三个层次:奇石外观——视觉美感——心理活动(联想,识读内涵)——心理美感(感悟意蕴并产生审美愉悦)。
人们欣赏奇石时,第一眼捕捉到的信息是奇石外观的自然属性,主要包括体量、形状、颜色、质地、纹理。这些外观特征要素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感受奇石的自然属性是奇石欣赏心理进程中的第一层次。在这一层次中,观者只认识是“怎样的石头”,并未超越石头之外的关联。这一层次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低水平的观赏者往往止于第一层次,并不产生特别的联想。例如,一方不错的画面石,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画面内容,有的人却始终“视而不见”。
大叔饭后散步,捡块纹路奇特石头回家,晒照后竟有人出8万块购买
大叔饭后散步,捡块纹路奇特石头回家,晒照后竟有人出8万块购买 关注:寻古记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生活中总是有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奇闻轶事发生,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奇石的奇闻。一位大叔,晚饭后出去遛弯,当他走到河边时候,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
奇石欣赏心理进程的第二层次是由奇石的外在形式因素构成的节律激起观赏者的视觉美感(主要是情绪美感)。如果观赏的是抽象奇石,那么观赏者即以视觉美感获得审美满足。如果观赏的是具象、意象奇石,根据观赏者的审美经验,可能会进一步激发联想,进入第三个层次:通过“读石”解读石头(造型或图案)像什么?能诠释怎样的主题?进而感悟奇石的意蕴,获得审美的心理满足。这是奇石审美的高级阶段。这里所说的意蕴包括内涵、韵味、情调、境界等。意蕴是奇石的特质与人的审美活动相契合而产生的结果。观者只有领悟到奇石(虚象)的意蕴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观赏者读石水平的高低与知识储备直接相关。具备高水平审美眼光的读者,能以一种直觉准确而快速地评判奇石之美。一般地说,奇石欣赏从第一层次到第三层次的进程越顺畅快捷,说明赏石水平越高。虽然赏石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但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并善于理性思考的赏石者,对奇石艺术价值的判断更为准确。
在赏石的第三层次中,人们欣赏到的东西并非石头的本身,而是石头之外的“虚象”(画面石的“图案”和造型石的“造型”),这种虚象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特有的精神产品。从第一层次的“认识石头”到第三层次的“感悟意蕴”,即是由物质到精神的升华过程,是奇石审美走向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现以一方黄蜡石为例,分析奇石欣赏的心理进程。
第一层次。不管有否赏石经验,第一眼扫去,我们看到的只是这方石头的大小(柚子般大小)、形状(偏圆的外形)、颜色(黄多白少)、质感(腊石的质地),这些都是石头的自然属性,这些属性使我们认识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第二层次。这块石头的形式要素(形、色、质、体)的构成形式给予观赏者的审美感受。
第三层次。有一定赏石经验的观赏者,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能借助石头的自然属性和构成形式,看到石头之外的“虚象”,即看出“像什么”。此石约略似人,光头、白眉、黄袍、右手似持袋披于右肩——就像一个云游的老僧形象。那么造型“怎么样呢”?显然人物偏圆、偏矮、手脚不明显。这种造型好不好?美不美?这就要调动观者的知识储备和审美经验来作评判了。从造型上看,有简约与夸张的特征,让人联想到具有省略与夸张韵味的雕塑作品;从头白衣黄的颜色上看,又像寿山石的巧雕作品;从细部特征看,愁眉紧锁。那么,为什么而愁?能诠释怎样的主题?经过品味确定主题为《慈悲为怀》。
此石有何意蕴?妙在哪里?笔者赋诗诠释命名云:
信是慈怀具大悲,云游老衲锁愁眉。
萍踪处处皆苦海,广筏何时可渡离?
此石奇妙有三处:其一,头身双色,造型详略有别,巧于对比;其二,富于美感的夸张造型,生动有趣,颇具惠山泥人的韵味;其三,两道八字眉是该石的“点睛之笔”,令“作品”形神兼备,大大地提高了奇石的可读性。领悟到此石的意蕴和妙趣,于是被它感动,获得审美愉悦。
最好的赞赏是分享给朋友
本文源自头条号:阳哥的诗外功夫如有侵权请联系说明
什么样的石头才是好石头?高手的鉴赏方法总是与众不同
什么样的石头才是好石头?这样的问题估计有很多个答案,这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以下特征的石头都可以是好石头的答案:稀有的石头,奇特的石头,好看的石头,好玩的石头,有人文内涵的石头,有经济价值的石头。当然每种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这里
目录 返回
首页